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昨天 10:21 |
---|
签到天数: 23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要发行500元人民币了?”这条消息前段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全依赖网上一个流传甚广的帖子。这则“消息”还配上了一幅500元大钞样图,土黄色调,用邓小平头像代替了百元大钞上毛泽东头像的位置,还有央行的字样,这幅逼真的图片最后只好由央行出面辟谣,央行货币经营局有关人员说网上的消息是网民编造的假消息,可能出于搞笑。他说,对此前两年有过争议,但目前可以肯定央行近期没有此计划。 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一般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时候会发行大面额纸币,而人民币并不存在这项压力,所以近期应该不会发行更大面额的纸币。专家认为前两年的讨论主要出于使用上的方便考虑,但是从防止假钞的角度来看,通过电子货币信用卡使用的普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关于钱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不乏趣事奇闻,中学政治书说现代流通中的货币只有使用价值不具价值,于是关于纸币、硬币、古币,倒也展开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一张欧元抵50张百元大钞 人民币最大面额只有100元,这是从第四套人民币发行时定下的,当时的百元大钞上有四个伟人,到第五套时候从大到小面额全部统一成毛泽东头像,“大团结”这些说法也成为过去的符号。 说道各国的纸币,最大面额也不甚相同。除了英镑的最高面额低于人民币只有50英镑,大部分的最大面额都比人民币高,而且英镑本身比较值钱,50英镑相当于700多元人民币。可能合成人民币已购比较高的是加拿大元、瑞士法郎和欧元。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最高面额都是1000元,折合成人民币超过5000元,现在加元兑美元走高,甚至可以达到近7000元人民币。另外欧元的最大面值十500元,相当于人民币大约5000元,也就是说,出门戴上500欧元,就相当于带着50张百元大钞人民币。 美元最大面额是100元,相当于人民币800元;日元最大面额是10000元,相当于人民币720元左右;港币最大面额1000元,相当于人民币1060元左右;澳门币最大面额1000元,相当于人民币1020元左右;新台币最大面额2000元相当于人民币500元;澳大利亚元最大面额100,相当于人民币500多元。如此来看人民币的面额好像真的先的有点小了。 不过面额加大将可能给假币制造者更多的可趁之机,这也已经成为困扰欧洲央行的问题,一张500欧元的纸币对于那些不法之徒来说,带来的暴利可想而知,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有人会铤而走险的原因。 5千亿相当一张废纸 如果光看面额,那么加元、欧元就都算不上了,一般来说,最不值钱的纸币,往往会诞生在通货膨胀的岁月里,而对于世界上对大面额的货币,当属在5后面挂着是一个零的前南斯拉夫政府发行的第纳尔,一张面额就达5千亿,不过这个5千亿也只能相当于一张纸,因为当时的兑换价相当于美元的12仙,如果放到现在就一钱不值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收藏,因为这样大的面额也称得上世界之最了。 类似的纸币在新疆可以找到中国之最,在解放前新疆军阀为了大捞一把发行60亿元纸币刚面世不久就销声匿迹,而其价值,恐怕买一只鸡都困难。 英国人“大熔”便士赚钱? 虽然有一文不值的5千亿纸币,也有超过身价的英国便士。前段时间铜价飞涨,英国一些投机者竟然熔化1便士和2便士硬币,把他们当成铜出售。 国际铜价涨至9000美元/吨,铜价猛涨让一些人盯上了便士,铜制的硬币已经涨至面值的2倍,于是就出现了有人将其熔化成铜块,赚取当中利润。 他们对于便士也有所挑拣,必须是1992年9月以前的,因为从92年9月起,英国的一便士和两便士硬币开始使用包铜钢板制造,iqiande硬币97%的原料都为铜。不过这个颇具想象力的投机举动已经被英国皇家造币厂警告,更让他们气馁的不是政府的严令,而是来自专家的忠告。因为金融时报的专家说这是一个风险不小的投机生意,因为铜价会涨也回落,更何况这当中还要算上不小的中间加工费用,所赚并非如此丰厚。 古币物以稀为贵 古币虽说在现代不能再流通,衡量它的价值也有其标准,这个标准已经转为收藏市场的标准,因此就是物以稀为贵了。 并非是越老越值钱,也不是数目越大就一定值钱,关键要看是否稀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例如汉代的“五铢钱”,由于两汉400多年都在发行,存世量很大,价值一般;类似的“乾隆通宝”,乾隆在位60年,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康熙,这种钱币发行的数量很大,价值也不高。唐代的“开元通宝”也是如此。存世少、价格高的古币通常是那些“短命”朝代、割据政权或是在位时间短的帝王时期的古币,例如清代顺治、宣统两朝的古币存世就不多;四川很珍贵的“大蜀通宝”(五代十国)、“广正通宝”价值近10万元,张献忠时期发行的“西王赏功”(分金银铜几种)更是价值不菲。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500元、1000元面额的钞票诞生,最开心的估计是小朋友们,因为他们春节的红包这下不用变鼓收获却能翻倍,看来对货币价值感触最深的没准是他们了。 整理并文/ 实习记者 杨晓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