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昨天 15:31 |
---|
签到天数: 239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 X" E# P6 c) F如今让高校学生烦恼的不是卡太多,而是App太多扫码太多。据报道,从选修课程App到交电费App,再到洗衣服App,部分校园App打着快捷便利的幌子,却处处给同学添麻烦。
3 y+ S1 y9 O: Q) o& x1 u, X* |
, c4 o+ i' G& Y) S8 p 推广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不错,但泛滥的App反而给学生带来麻烦,这就值得商榷了。特别是一些App设置霸王条款,以及广告丛生、信息泄露,就更让人诟病了。
, m d. K' R, Q8 |
/ @# y9 T, D( I7 D 其实,学生吐槽App横行校园并非新闻,但奇怪的是,任凭学生质疑,哪怕舆论场中也沸反盈天,高校中的一些问题App仍能大行其道,这不能不让人费解,乃至浮想联翩——App进校园,谁是推手?一些App明显带有商业目的,把学生当成“唐僧肉”。比如,“你需要先到校园网里充值,才能在App里给电费充值。”“热水费一次最少充200元,余额不退。”诸如此类的霸蛮做法,究竟是软件商的责任还是商家的责任,抑或与校方纵容有关?
% k; ?. e' F5 i8 C* n3 o4 X+ \" [% |/ }. A( e
App与高校实现兼容并不难。进校园前,校方应尽审查之责,不能受软件商的利益驱使。哪些App可以进,哪些App该进,哪些App该拒之门外,校方应有一笔明白账,起码应建立基本的核查体系。$ t* p, r$ H9 L2 |" ^! Q: r8 `
4 H7 T3 s, a& z( a4 C' x( ^
App进校园,与学生直接打交道,作为使用者,学生的知情权不该获得尊重?无论校方还是软件商,应该先听听学生怎么说、怎么看。遗憾的是,一些高校引进App,丝毫不顾及学生的合法权益,最该有发言权的学生成了最大受害者。
5 t8 q0 N3 v( ]1 a, m: ~, ?+ p2 |+ f2 R0 i! @2 P: H; G/ s
毋庸讳言,当前一些软件商把校园当成最肥沃的商业“试验田”,不管App成熟不成熟,先在校园试运营一番再说;不管App有没有缺陷,先把学生当成试验品再说。与之相对应的是,高校莘莘学子基数大,抢占了这个地盘便容易攻城略地。同时,高校学子是未来的消费主力人群,提前布局也有利于App拥有发展潜力。在这种背景下,拿下高校便是一些软件商的重要规划。
! h9 x: Z9 `$ Q7 n \0 ] N8 e$ R! T3 |* L" {) F% N, f
一些App“强行”融进校园,一些高校强制学生使用App,并不单纯,不排除利益裹挟。有报道称,很多App商家通过一些优惠奖品、赞助项目或者直接给回扣的方式,让学校帮忙推广、引导学生下载使用。所谓的奖品只是看得见的诱饵,该追问的是回扣有多少,究竟落入了谁的口袋?# c& @; V2 C$ J: m9 g, s+ R+ h
: ?2 H' Z: H% D" b1 o# m3 ? App与高校实现兼容,还需建立退出机制。如果在运行过程中,技术频出问题,那就停用好了,校方应果断亮红牌,起码在技术升级前停用。如果商家一再打擦边球,甚至侵犯了学生权利,比如泄露了隐私,校方也有权拿出惩罚措施,让软件商付出应有的代价。' g3 c2 I0 Q# `, ~6 @1 i. C/ W% Z0 C
2 d4 M! n: T. C2 Y: c$ R1 Y u 不久前,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禁止任何商业活动进校园,坚决杜绝任何商业行为侵蚀校园。“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广告法等法律规定,杜绝企业以任何形式发布不利于中小学生和幼儿身心健康的商业广告”。通知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切实减少与学校教书育人无关的各类活动。很显然,这一通知针对的是中小学校、幼儿园,但是我们的高校也该有所反应。完全“排挤”商业活动并不现实,但建立监管制度,尽量维护高校秩序,维护学生利益,并不难做到。多一些节制和敬畏,少被灰色利益所俘获,也不难做到。(作者:王石川,系媒体评论员) |
|